1965年蒋军窜犯福建沿海,蒋介石命令柯远芳 抓回一把土都算胜利
1965年11月13日,年轻的人民海军在周恩来总理的指挥下,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海上以弱胜强,打得舰船技术更先进的美蒋海军闻风丧胆。
此战,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重新认识了中国人民海军的战斗力,不愿再继续支持蒋介石反攻大陆。
仗势欺人
1965年初,蒋介石深知未来十几二十年内都很难发生世界大战,而且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特务一个个被逮捕,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民党军队距离反攻大陆的目标越来越远。
蒋介石试图将美军拖进这场战争中。为了实现这个不可告人的目的,蒋介石在1965年初会见国民党金门防卫部副司令柯远芳时,将写有
“抓回一把土也是胜利”
的手谕交给对方,让其回到金门岛后按计划对东南沿海地区实施武装挑衅。
此后,狡猾的柯远芳每次派海军袭扰东南沿海地区时,都会找各种借口要求美军舰船护航。然后,蒋海军舰船趁机向大陆运送特务登陆,或者抢劫我商、渔船,以及送国民党高级官兵到其控制的岛屿部署新的任务。
展开剩余89%那个年代,解放军的海军部队实力非常弱,手中的舰船不论是吨位还是武器技术,都不如蒋海军。在面对蒋军海空协同时,解放军非常被动。
整体而言,当时的海防情况就如同冷兵器时代的步卒对抗草原骑兵。解放军武器装备不如人,只能被动守在岸上,如同冷兵器时代驻守万里长城的步卒,部队机动性较差。蒋军有先进的舰船和飞机,机动性强,在海上实施挑衅时,显得非常嚣张。
此外,当时的人民海军还非常年轻,上至高级将领,下至普通战士,普遍缺乏海战经验。反观蒋海军,得到了美国这个全球第一海军强国的全面支持,沿用美海军战役战术指挥体系,在海战方面确实强于人民海军。
1965年11月13日下午1点多,蒋海军南区巡逻支队所属的永泰舰和永昌舰从澎湖列岛的马公岛启航,朝着福建沿海金门岛方向驶来。
当时,在东引岛港口停泊有蒋海军的柳江号猎潜舰1艘,太湖号护卫舰1艘。金门岛港口停泊有维源号和珠江号猎潜舰各1艘。东山岛东南海域附近有美军的“马松”号和“奥勃来恩”号驱逐舰。
美蒋海军的舰船,吨位最低都超过500吨。其中,永泰号排水量为600吨,配有2门射程超过13公里的美制76毫米舰炮,3门40毫米炮和6门20毫米炮;永昌号排水量为650吨,舰炮口径和数量与永泰号相同。
人民海军当时在福建沿海一带警戒的舰船只有6艘标准排水量为57吨的K-183鱼雷艇,2艘100吨级护卫艇,4艘75吨级护卫艇。护卫艇上的主战炮是有效射程只有4公里左右的37毫米炮。
人民海军的小艇在美蒋海军的军舰面前,简直就是一群小孩眼巴巴看着一群青壮年向自己冲了过来。
当然,人民海军当时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东海舰队在大雾山设有一个雷达站,美蒋海军的舰船稍有动静,就会被人民海防部队发现。
13日下午3点左右,福建军区将敌情上报给总参谋部。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当时不在首都,总参谋部值班将领将情况汇报给周恩来总理。
对于打还是不打,总参谋部的将领们心里都没有底。
周总理收到消息后,随即指示,若敌舰侵犯我渔场,破坏我航行安全,就坚决予以打击。命令东海舰队马上制定出具体的作战方案。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是一个既可以运筹帷幄,又能亲自带兵冲锋陷阵打硬仗的军事家。但接到这样的命令时,下面的官兵就为难了。
海上作战,双方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雷达监视之下。可不像陆战那样还有什么反斜面阵地,坑道阵地。况且敌军火炮射程比我军火炮射程远,敌军又有性能更先进的飞机参战。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制定作战方案?
总理知道福建军区干部心里没底,拨通了军区指挥部电话,指示大家要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并指出,敌人虽有武器装备优势,但敌人舰船分散,而且敌军舰吨位较大,航速较慢,我们的舰船吨位小跑得快,可以发挥出我们擅长的夜战近战优势。
为了避开敌军雷达,应充分利用夜色掩护,保持无线电静默,快打快撤,在天亮之前撤出战斗。注意要集中优势兵力只打永昌或者永泰号其中一舰。这跟陆战都是同一个道理。在夜战近战中,当目视发现目标时,敌人已经进入我们小炮的射程内,这个时候,谁先出手谁就获胜。
周总理的一席话,让福建军区的干部们茅塞顿开,原本个个都皱着眉头,这下都有了主意。
在周总理从全局到细节全面指导下,福建军区很快就制定出了具体的作战计划。
计划内容为:以陆基雷达站监视敌舰船的动静,在敌舰船进入伏击区后马上通过信号弹将突击信号传递给参战舰艇。12艘小艇被划分为3个突击群和3个突击组。突击群主要利用火炮打击敌人,突击组主要利用鱼雷扩大战果。因当时的空军部队不具备夜战能力,所以没安排空军参战。
3个突击群由6艘护卫艇组成。第一突击群为护卫艇第29大队的576号艇和577号艇;29大队的588号和589号护卫艇设为第二突击群;29大队的573号和579号护卫艇设为第三突击群。3个突击组由6艘K-183鱼雷艇组成,每组2艘。
由福建军区海坛水警区副司令员魏垣武担任总指挥;护卫艇第29大队长马干,鱼雷艇第6支队副参谋长张逸民任副总指挥。
魏垣武接到任务后,随即命令驻泊在海坛地区的护卫艇第31大队所有舰船向厦门附近海域靠拢,并命令护卫艇第29大队所有官兵和舰艇归队。
为了防止美海军支援蒋军,魏垣武命令4艘75吨级护卫艇提前进至位于崇武东南15海里处海域担任预备队。命令3艘75吨级护卫艇白天进至西洋岛东侧海域佯动,以此钳制东引岛、马祖岛之敌。
3个突击群的舰艇统一驻泊在平潭岛港口里。天黑后再出击。
这一作战计划汇报给周总理后,得到了表扬。
13日晚上10点左右,总指挥魏垣武在率部出发前,再次将战区大致情况汇报给周总理。
周总理再次嘱咐,夜间能见度低,注意不要误伤自己,不论战况如何,天亮前必须撤出战斗。
随后,3个突击群和3个突击组迎着毛毛雨和小风浪,保持无线电静默,朝着敌永昌号和永泰号舰驶来的方向搜索前进。
晚上11点14分,大雾山雷达站上空出现三枚耀眼的信号弹。这说明,第舰船距离我方舰艇的位置不足10公里。这个时候,我方参战舰艇可以解除无线电静默,附近海域的敌军舰船就算发现其永昌舰和永泰舰被伏击,也来不及增援了。
588号护卫艇雷达兵刘启明刚打开雷达,就发现了荧光屏上出现两个芝麻粒般的亮点,很快就计算出了敌舰的各项参数。
“报告!敌舰位于我右舷10度,距离约11链(1链约等于185米)。两舰并肩航行,相隔七八链,航速12节,正向乌丘屿岛方向驶去(运送补给,投放特务)。”
刘启明大声报告。
原来,蒋海军的永昌舰上的雷达系统出现大故障尚未修好,夜间航行,只能紧紧贴着永泰号舰航行。但当时魏垣武不知道这个情况,不然就将其一锅端了。
为保证速战速决,魏垣武命令3个突击群呈“川”字形列阵,将永昌舰和永泰舰分割包围。
晚上11点33分左右,588号艇最先发现前方约500米处的敌舰,第一和第三突击群4艘护卫艇同时开火。
永泰号发现我军护卫艇后,开足马力向乌丘岛方向逃窜,让没有雷达探测的永昌舰充当挡箭牌。
永昌舰被我军护卫舰使用炮火击中后,舰长陈德奎、副舰长陈本维身负重伤,舰上死伤20多人,其余人员只能加大马力沿着乌丘岛正南方向逃窜。
紧接着,我军鱼雷艇突击组出击,于14日凌晨1点左右在乌丘岛正南约15海里处将蒋军永昌舰击沉,俘虏蒋军9人。
敌永泰舰驶入乌丘岛港口后,蒋军岸防部队曾多次使用105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朝着交战区域射击,试图帮助永昌号突围。金门蒋空军飞机出动了8架次,采取低空飞行,根据我军炮管火光实施投弹,但因能见度低未能奏效。美军马松号一度进入交战海域8海里处,但不敢轻举妄动。
这次海战,人民海军虽然只是击沉了蒋军“带病”的永昌舰,但让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感到震惊。他们怎么都没想到,人民海军在舰船和舰载武器装备不如人的情况,竟然能够深入敌控制的岛链打得拥有海空优势的敌人无力招架。因此,美国政府不愿意再支持蒋介石主动挑衅大陆。
人民海军在周总理的指挥下,充分将我陆军擅长的夜战近战精髓运用在海战上。蒋介石兴师动众,连大陆的一把土都没抢到。在激战中,人民海军以牺牲2人伤14人的代价,打出了国威和军威。
参考资料:
【1】叶青松:《释放崇武以东海战俘虏始末—荣誉军旗“海上猛虎艇”背后的故事》
【2】魏鹏超:《崇武以东海战记忆》
【3】徐舸:《崇武以东海战纪实》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